加大监察力度,有助于促使一些地方真正从旧的发展模式中抽身而出,摆正发展姿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潮流。这需要来自中央督察的雷霆之力,也离不开广大民众更有力的监督。
有条新闻耐人寻味:8月1日,第三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已全部出炉。截至今年6月底,该批次中央环保督察的7个省份共问责4600余人,多地因“假装治污”被点名。(中新网8月2日)
当今,尽管利益多元、观念多元,但在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整个社会已有相当一致的共识。从中央“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坚决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决绝态度,到各地民众对“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呼唤,对家门口的污染痛恨之深、求治之切,环境治理已是时代之潮流。可偏偏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上面重视、下面着急,中间打太极”的情况,这难道正常吗?
为什么上不循政策要求,下不顺民众呼唤,偏要在环境工作上与潮流较劲?说到底是自私自利,害怕改革。一怕真正按要求抓环保会影响经济增速,影响自己官阶的上升;二怕从旧的发展模式到新的发展模式,会触痛深层利益,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三怕别人守着GDP过安稳日子,自己锐意改革,反而不落好,不如“等等看”……怕这怕那,就是不怕老百姓的怨恨;考虑这考虑那,就是不考虑一地的长远利益。这样的思想、心态,说委婉点是格局太小,说直接些简直是“缺德”。
为人要有人德,做官要有官德。居其位不谋其事,甚至时时处处盘算自己的小九九,把个人的利益建立在损害百姓利益、糟蹋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这不是缺德是什么?人与人之间能力有大小,有的人可能确实缺乏锐利改革的能力、铁腕执法的魄力,但至少不能瞒和骗吧?
一些地方环保执法机构平时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应付环保督察编造会议纪要、工作台账;有的地方企业明明是违规排污,一些领导却以政府之名出具达标证明为其打哈哈……对类似的缺德行为,岂可姑息放纵。
舆论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给予了很高评价,正是因为他们的有力查处,在一定程度疏通了痛点,契合了百姓之盼。加大监察力度,能促使一些地方从旧的发展模式中抽身而出,摆正发展姿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潮流。这需要来自中央督察的雷霆之力,也离不开广大民众更有力的监督。比如,在项目的审批上不妨给百姓更多的发言权,在干部的提拔任用上确保过一过环保质询关、民意测评关。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条件让决策层和老百姓在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上隔得不那么远。还应建立更科学、严密的制度,让下面的监督反映与上面的雷霆手段形成更灵敏互动。如果一票否决,决定“乌纱帽”去留,“缺德者”就混不下去,一些干部就不敢轻视环保,一些领导也不敢动辄帮企业“灭火”、打哈哈,干预环保执法。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