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气问题最多 环保部点名批评十城市
环保部25日通报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最近一天的督查情况。其中,“2+26”城市中部分地方清单内的“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不彻底。同时,最近一周的督查发现828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
此次通报中,环保部不仅公开曝光一批问题企业名单,而且还对问题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公开点名。这十个城市包括:
山西省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
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
天津市、河南省鹤壁市
环保部表示,828个环境问题中“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问题最为突出,仍有部分地区“散乱污”企业未完成整改违法生产、虚报完成情况等现象。督查同时发现,工业企业扬尘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仍有部分企业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废气直接排放。
建设美丽中国,须让环境价值深入人心
不知从何时起,“APEC蓝”毫无征兆成为热词,刷屏社交网络,甚至出现了“晒蓝天党”。其实,这种被笑称是“行为艺术”的社会现象,无非是表达了人们渴望蓝天常驻的朴素愿望。蓝天、绿水、青山,当下公众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投以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在不小的程度上,环境指数决定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公众的呼吁得到回应,激荡的是力量,凝聚的是共识,反映在现实中,那就是无处不在的监督之眼。在近来查处的环保案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顺着公众举报提供的“藤”最后摸到的“瓜”。当然,环境不管是在数字上还是感受上的改善,都还只是果,这一切都得益于更深层次的从理念到机制上的支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就是要让人民获益,这种改革共识和逻辑,贯穿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出台,定下了调子,搭起了框架;“最严环保法”出台,“长出牙齿”,树起威严;“环保钦差”全国覆盖,不留死角。“督企”“督政”两手抓,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不偏废任何一方。绵密而持久的努力下,环境的价值得到大力强化和普及,社会发展思路和逻辑得以实现变革,成熟的环境治理已见雏形。
近五年来,环境生态的改善与环保体制机制的重塑,是改革方案含金量的充分展现,更是公众获得感更为持久和强劲的源泉。日渐进入良性的政府与社会互动、中央与地方互动,无不显示着建设美丽中国,成就巨大,未来可期。
文摘节选自《光明日报》